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Post5 認識"知識建構"(Knowledge Building)

什麼是"知識建構"(Knowledge Building)

上堂 Prof. Chan 講解了什麼是“知識建構(knowledge building)”,主要意思是指一個群體共同推進及知識的創造與改良。該過程包括:群體共同對事物進行探究,發掘不足,基於這些不足,深入研討、探究、總結並評估群體中的意念,從而創建新知。學生可以使用 一系列的輔助科技來實施知識建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科技是“知識庫” (knowledge-base),該科技為學生提供在網上協作研討的環境。

根據 (Scardamalia & Bereiter, 2006)兩位學者所說"知識建構"被認為是一種促進個人“21世紀技巧(21st century skills)”發展的教學方法。21世紀技巧包括:團隊協作,學習如何學習,應對新情境挑戰,和使用IT技術輔助學習。

在課堂上實施KB教學法,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我們會了解如何營造一個激發學生提問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夠自由提出想法,改進想法,不斷探究和深入。然而香港的學生中,大部分並不願意在課堂上發言,相反在互聯網上同學們會較主動發表自己意見和想法,所以我們應該運用一些網絡上的工具去協助同學建構知識。

例如: "Knowledge Forum"

Knowledge Forum is the web-based knowledge building environment developed by IKIT and Learning in Motion. It is designed to support collaboration, idea improvement, synthesis, and rise-above.  http://www.knowledgeforum.com/

"Knowledge Connections Analyzer" (KCA)

Developed by Jan van Aalst et al.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is tool is designed to be used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reflect on four aspects of their work on Knowledge Forum. It uses server-log data (e.g., how many notes a student has written), but presents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four general questions:
  1. Are we a community that collaborates?
  2. Are we putting our knowledge together?
  3. How do our  ideas develop over time?
  4. What’s happening to my own notes?
http://sol.edu.hku.hk:8081/ATK_Analyzer_dev/index_dev.jsp

 References
-(Scardamalia & Bereiter, 2006)
-"Knowledge Connections Analyzer" (KCA) http://sol.edu.hku.hk:8081/ATK_Analyzer_dev/index_dev.jsp
-"Knowledge Forum" http://www.knowledgeforum.com/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Post4: 協作 "Collaboration" 和 合作"Cooperation" 的分別

前一堂,我們學會如何分辨 協作 "Collaboration" 和 合作"Cooperation" 的定理。

- "協作意思"是指在工作或學習中,與他人關係的聯結。是與人相處的方式尊重差異,分享知識。

- "合作意思"是指與別人一起同心合力工作,以達成一個共同目標。

 另外在課堂上,老師們應該如何運用"協作"或"合作"的形式去幫助同學學習知識

- "協作學習"可以說是一種個人的處事哲學,並不只是課堂裡的教學技術。它所指的是一種在團隊中如何尊重他人貢獻及突顯個別能力的處事方法,且著重的是在團隊活動中的權力分配責任分擔。

- "合作學習"是指透過一組過程來幫助人們相互交流,以完成特定目標或開發擁有具體內容產品。這是比起協作來說更直接地由教師來支配和密切控制。雖然有許多機制是分組型式進行分析與反思,但它根本的途徑仍是以教師為中心,鑑於協作學習的以學生為中心。

協作是互動的哲學及個人的生活方式。然而,協作則是互動設計的結構為幫助完成某個結果或目標。


Ref. A Definition of Collaborative vs Cooperative Learning By Ted Panitz (1996)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Post3: 四種不同CMS的比較

由於之前Prof.Chan在課堂上介紹了 "Wordpress" 這款 建立網頁的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簡稱 "CMS" 是本人初次接觸這類網頁編輯系統,令本人更感興趣去尋找,除了 "Wordpress" 這款工具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同類工具嗎?

結果透過網上和朋友之間尋覓了三款,分別是"Joomla"、"Drupal"、"Xoops",它們與"Wordpress" 都有中文支援站。


種類繁多,但每款都有他獨有的支持者,可見他們應該有具備優點。

所以本人想透過網上和朋友對這三款的評價,加上自己親身嘗試應用,作出比較它們本身的特點,希望能區分什麼類型的網頁,應使用那款網頁平台去創作。包活:


1、Joomla!:
  • 它是一款非常容易安裝,並有許多模組可供使用。
  • 說明文件詳盡而簡潔。
  • 管理者操作介面是直覺式的,且功能強大。
  • 後端控制台非常合用,且用「所見即所得」方式編輯內容。
  • 規模大小剛好且提供許多自訂選項。
  • 龐大且活躍的社群。
      總結:"Joomla!"一般應用公司網站。因為其後端控制台美觀且容易學習,易於交接及教育訓練。

2、Drupal
  • 它是一款已經到處可見、運作穩定,並積極開發系統。
  • 內容程式編寫很好。有精細的權限系統,並注重安全性。
  • 系統設定輕而易舉。
  • 輕量化安裝。
  • 非常多的模組與佈景。
  • 優秀的說明文件,且有積極、友善的社群。
  • 「節點」的觀念非常好。
      總結:"Drupal" 用於許多人參與的社群網站,且權限複雜,網站部屬彈性需求大。但Drupal的學習曲線很陡,適合由專業人士來調校管理,入手並不容易。

3、Xoops
  • 極簡的初始安裝。
  • 強大社群支援。
  • 提供許多模組與佈景。
  • 許多的功能。
  • 成熟且良好的權限系統。
    總結:"Xoops" 可用於一般的社群網站。也有人用它來架公司或個人網站。

4、Wordpress
  • 安裝簡單。
  • 提供許多模組。
  • 佈景多且非常美觀。
  • 專門用於建立部落格(blog) 
 總結:" WordPress" 這款是最適用於個人或組織的部落格。


簡單來講,我們可以依照自己想設立什麼目的的網站,去選擇合適的CMS,並考慮網頁需要有沒有特殊的模組需求。這樣才能發揮各款不同CMS的特性,去支持我們的網頁,令我們的網頁更具競爭力。

Ref:http://www.packtpub.com/article/open-source-content-management-system-award-winner-announced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Post2: 認識WordPress建設網站

上一課節,我們學習使用WordPress建設網站,令我眼界大開,以往本人都是用FrontPage 或Dreamweaver等軟件來編寫網站,有時候還需要自己編寫一些html 或者java code來支援特殊功能,現在只需要在WordPress網頁系統內,按下幾個設定,就可以做一個多功能的網站,立刻可供人瀏覽。實在令人慨嘆現代科技發展,真的一日千里,所以我們要不斷自我增值,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首先 介紹一下WordPress背景

WordPress開始於2003年,當時只有一些簡單的原始碼,及少部分的使用者。WordPress的根源及開發可以推回到2001年,WordPress是由b2/cafelog發展而來,一個建立在PHP和MySQL上的個人發佈系統,遵循通用公共許可證(GPL)授權,它是一個日漸成熟及穩定的產品,專注於用戶體驗及網頁標準,與眾不同。

WordPress其特色為易用、快速,一群數量龐大且活躍的用戶群體,創造出無數的佈景主題及外掛,正因如此,WordPress能夠在有限的框架下展現出更多樣化的功能。
WordPress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個人發佈平台,擁有許多絕佳的設計,讓你獲得最好的使用體驗。高度自由、符合網頁標準、快速且輕量化是 WordPress引以為傲的地方。

---------------------------------------------------------------------------------------------------------------------------------

上一課學會了WordPress 功能包括:

自訂網站佈景主題 


- 模版:WordPress使用模版來動態產生頁面,可以使用佈景主題編輯器或是模版標籤來自訂網誌內容的顯示方式。
- 外觀編輯器:WordPress內建編輯器能輕鬆修改佈景主題,省下上傳檔案的時間。
- 模版標籤:模版標籤可以很輕鬆設計要如何顯示網誌內容,甚至不用精通PHP
- 佈景主題:使用現有的佈景主題來裝飾網誌。當然也可以建立、分享自製的佈景主題。
- 外掛:外掛可以擴展現有的WordPress功能,目前已有許多開發完成的外掛,幾乎能滿足所有需求。(eg. google doc etc.)

建立網頁內容

- 工具列:也能使用瀏覽器的側邊欄來發佈內容。 
- 文章代稱:如果使用簡潔的固定網址,那麼可以自訂每篇文章代稱。
- 文章分頁:文章太長沒關係,WordPress內建文章分頁功能。
- 分類:使用不同的分類、子分類來組織文章。
- 預覽文章:在發佈前可以使用預覽功能來查看效果。
- 儲存草稿:把未完成的內容暫時存檔,等到完成後在發佈上去。
- 排程發佈:今天寫篇文章,然後放到未來顯示。
---------------------------------------------------------------------------------------------------------------------------------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Post1: What is a well designed "web based learing environment"

Today, In this lecture, we're learning an effective web based learing environment should be include four perspectives: learner-centered, knowledge-centered, assessment-centered and community-centered.

“Learner centered environments” this is refer to the knowledge, skills, attitudes, and beliefs that learners bring to the educational setting.

"Knowledge-centered environments" this is refer to take seriously the need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knowledgeable by learning in ways that lead to understanding and subsequent transfer.

"Assessment-centered" this is refer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feedback and revision.

"Community-centered" this is refer are several aspects of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community of the classroom, the school,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larger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home.